正如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能迅速构建出全新的市场格局,世界核电市场因为三代技术的成长成熟,进入了复兴“包裹”竞争的时代。随着各国三代堆型首堆陆续商运,一场“竞赛”悄然而至。
大势之下,竞争不可避免,但任何一种三代核电技术要获得市场认同,并实现批量化,必须要以安全性的持续提高和具备优势的经济性为基本前提。
放眼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堆型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实现三代核电技术更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目标方面,途径基本有两种:其一是做“加法”,即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利用国际上已经成熟的改进技术,增加安全裕量和对付严重事故的安全措施,提高安全性。通过增加单机容量,利用规模效益改善经济性,以法国的EPR堆型为代表。其二是做“减法”,即在成熟技术基础上,采用革新的非能动安全措施,简化系统、减少设备,提高安全性,改善经济性,以美国西屋的AP1000堆型为代表。
然而,无论加法还是减法,三代核电近年普遍陷入“首堆拖期”怪圈。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投资成本高,工程建设拖期,是目前三代核电面临的两大挑战,AP1000和EPR较高的单位造价以及首堆(首批)项目不顺利,为俄罗斯创造了更多占据世界市场的机会。信息显示,得益于3000-4000美元/kW的较低单位造价,俄原集团目前持有11个国家共计34台核电机组海外订单,远远甩开其他国家。法国电力公司(EDF)意识到了EPR的弱势,于去年底提出,EPR的升级版——新型欧洲压水堆EPR NM造价将比目前在建的EPR低25%-30%。所以,从目前市场份额以及潜在竞争看,兼具更高安全性和更强的经济性,是支撑各国核电“走出去”的“两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