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一行业知情人透露,中国将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建造两座自主研发的ACP1000反应堆,并提供资金支持,这直接违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核供应国集团的相关要求。
这两座反应堆分别是卡拉奇1号机组和2号机组,成本预算为96亿美金。尽管没有任何公开消息,但是将核电技术出口巴基斯坦这一决定必将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尤其是美国和其核电邻国印度,因为该地区的伊斯兰教极端分子的冲突问题仍是各国关注的焦点。
中国2005年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当时同意不向巴基斯坦出售除已签署合同的恰什玛之外的其他反应堆(恰什玛是中国支持运营的建于旁遮普省的核电设施)。巴基斯坦并非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约国,它有核武器制造能力。
中国4月份曾对外宣称它签署了ACP1000第一个技术出口协议。那时,印度时报称时外交部长洪磊默认巴基斯坦就是上述的出口国。他说:“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合作并没有违反核供应国集团条约。”中国进一步辩解称,新的核电站是之前恰什玛核电协议的特权项目。
但是将建的反应堆地处天堂角,距离卡拉奇25英里,距离恰什玛700英里,远非那些所谓的协议提到的那样。
“这完全是违背规定的,”据知情人透露,“作为核供应国集团成员,中国应当尊重审批程序。卡拉奇的官方公告很快就会公布,有几个国家已经准备通过外交手段弹劾中国。”
分析员称,该举动是对美国-印度2008年签署的核能协议的迟来的回应。但是当时的协议是得到国际原子能组织和核供应国集团的支持的;中国的卡拉奇项目却没有得到任何组织的批准认可。该举动也显示了中国长期以来对美国二战后的霸主地位而引发的一系列更广泛的政治问题。
快速变化
该举措也正发生在中国核电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自2011年3月日本福岛事故之后,中国的核电建设停滞了20个月之久,经过对二代核电站安全评审和非能动冷却技术的引入,中国的核电工业在2012年10月重新崛起,核能白皮书也在当时面市。
尽管中国目前只有15座反应堆正在运行。2016年为止,它还将建30座新的反应堆。51台反应堆尚在规划中,120台已经备案提议。2020年的核电装机总量目标由于受福岛事故影响,从原有的80GW下降到58GW,但是2030年的目标仍然保持为200GW。
总之,中国企业计划在2020年核电投资约1万亿。届时中国的核电发电量将占全国发电需求量的4%。
中国首个三代反应堆机组原计划2014年运行。它是位于浙江三门的两台核电机组,采用的是美国西屋公司研发的AP1000压水堆技术。
2007年7月中国核电技术公司和东芝旗下的西屋签署了建设三门核电的协议,并和美国绍尔集团组成联合体。在竞标中,西屋打败了法国AREVA和俄罗斯原子能公司的子公司Atomstroy。
“在电站建设中遇到了新设计等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和中核集团前部门领导透漏,“中美双方的核安全监管当局对安全系统升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出现了这些问题,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仍然表示年底要实现装料。
“目前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与为CAP1400提供备品备件和服务的国内公司做设备测试。除了自主研发的反应堆技术,目前中国的当务之急就是供应链国际化。西屋也在帮忙,”中国核电市场顾问CEO百力先生说道。
一旦供应链形成并发挥作用,西屋和国核技有望将它全球化。国核技总经理顾军早前提到说2013年伊始CAP1400技术要面向全球市场,尤其是南非和亚洲。
“除了将自主研发的反应堆技术推向海外市场,中国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为发展中国家核电市场的扩张另辟蹊径,正如中国将ACP1000技术引入巴基斯坦一样。阿根廷也在和中国洽谈采购ACP1000反应堆,这有待意大利一高校的第三方通用设计评估的执行。”
“但是若中国想在一些关键领域具有竞争力,仍需与外方企业通力合作。”百力补充道。国核技竞标海外项目与西屋合作,中广核“走出去”计划合作法国AREVA。双方去年差点联合竞标英国Horizon核电项目。
为响应政府创立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的策略,国家能源局最近下令要求中核和中广核将融合各自的反应堆技术,使ACP1000和ACPR1000达到最优化。这两项技术都是在同样的技术类型上发展而来。随着技术融合的发展,中国将拥有一个更廉价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堆型。
百力先生预测截止到2020年60%的供应链中的外国公司将丢失在中国的业务,因为中国正在不断扩大并实现设备国产化。
但是中国核工业可能在铀处理方面仍然依赖外国企业。7月份的一个取消中核和中广核在广东的370亿元的后处理厂计划另世界哗然。当地环保人士抗议导致广东政府放弃后处理厂计划。起初,该厂预计2020年前每年处理1000吨铀,约占中国核燃料需求的一半。
目前中国年产燃料800吨。中核和中广核在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地持有铀矿资源。但是没有广东的后处理设施,它们不得不依赖外国进口。分析专家称,中国政府将积极寻找另一个合适后处理厂,由于广东厂址的终止而带来的项目拖延和损失影响深远。
百力先生却表示广东后处理厂计划取消也不失为一件幸事,他说:“如果中国将来要成为核电行业的引领者,那么社会的每个职能部门都需要各司其职,履行应尽义务。广东事件就是中核和中广核在和各方沟通的宝贵一课。企业若想说服公众核电是应对国家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必须更好的与公众交流沟通,普及核安全知识。”
广东事件表明,政府一味的以强势固执的态度回应“不论公众接受与否,这项目都一定会进行的”这种不明智做法在民众中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