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国事访问期间于北京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签署的一揽子协议足以称之为“战略性”,它不仅对俄罗斯和中国意义重大 ,核能企业的合作也将为未来十年世界核电项目的发展奠定方向。该协议复杂,涵盖了核能领域的不同部门,每份签署的文件都成为一个里程碑。
2011年底,当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家核监管机构分析导致福岛核事故的原因时,制定了一份新的,极为严格的核电机组安全要求清单。 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通过了“2011 – 2020年核安全发展规划”。中国一直并且仍然坚持认为发展核能是其经济战略的一部分。庞大的人口、积极的发展计划、提高生活水平 – 必须依靠坚实的基础,而在这个世纪它恰恰是指能源基础。截至目前,中国60%以上的电力来自燃煤电厂。在许多国家,这可能只是一个“理论”难题,但在中国,它变成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 环境不能承受这样的压力,这个国家的大城市正在遭受雾霾侵袭。中国领导人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 能源结构应该从单一的“煤炭资源”转移,使电力来源多样化。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但在核电产业中,仍然制定了艰巨的目标任务。 2015年,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获得批准 – 到2020年,中国将新建30座反应堆,核电发电总量不少于58GW。中国能否独自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中俄两国政府首脑在2016年11月7日通过的“关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战略合作发展”的联合声明中给出了答案。是的,在中国核电发展中,不仅有本国的专家参与核电站的建设,整个“核电三巨头” – 俄罗斯,法国和美国也将参与其中。因此,这份政府首脑的联合声明也是一个里程碑 – 中国重视Rosatom的核电能力。 2016年8月,VVER-1200示范电站在Novovoronezh 核电2号机组上进行了大力调试,这是福岛事故后俄罗斯和世界上第一个三代反应堆。在Novovoronezh建设过程中,中国专家实地考察了每个施工阶段,评估了这个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反应堆的安全性。显然,这些考察结果是政府首脑的联合声明的基础之一 – 中国高度认可该项目的建造水平和质量。